江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二期浦輝路示范段效果圖
青龍綠帶啟龍親江濕地效果圖
全長2.2公里的浦輝路綜合管廊工程,是江北核心區綜合管廊二期項目的試驗段。在建設初期,通過引入海綿城市理念,將現代信息技術、新型工藝、物聯網技術融入其中,創新提出了“海綿管廊”的概念,在綜合管廊內設置了獨立的海綿雨水艙、燃氣艙、綜合艙和環衛醫療艙。其中海綿雨水艙將分隔出收集和排放區域,并配有專業的凈化設備,實現水循環利用。
江北新區綜合管廊二期項目管理組常務副組長姚永平告訴記者,海綿艙是結合地表透水路面、生物滯留設備、中央景觀綠道等開發設施,在綜合管廊內設置獨立的雨水艙、排放艙,一旦出現降雨,雨水可利用路面坡道流進管廊內的收集艙,當雨量達到一定數值,凈化程序開啟,經凈化后水質達標的雨水可再利用,用于綠化噴灌等。
此外,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還充分利用自然地形,把能夠涵養水源的草地、濕地充分利用起來。以“青龍綠帶”啟龍親江公園項目為例,通過引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,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、濕地等水生態區。通過建設屋頂綠化、蓄水模塊、透水鋪裝等配套設施,使青龍綠帶既成為城市的生態休閑公園,也是江北核心區域城市水循環樞紐。
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工作人員張勇介紹,在青龍綠帶項目建設中,中心引入海綿城市理念,突出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的功能,“滲”主要包括透水鋪裝及屋頂綠化,使雨水就近自然滲透,在源頭收集雨水;“蓄”主要包括自然水體和蓄水模塊;以降低峰值流量,調節雨水時空分布,為雨水利用創造條件。
海綿城市建設體現了江北核心區對綠色發展方式的探索。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綜合管廊二期和青龍綠帶建成后,將形成由管廊、綠地、水循環系統組成的三級雨水綜合利用體系,使江北核心區排水、防洪能力提升兩倍以上,實現70%以上的雨水綜合利用,促進人與城市、自然的和諧發展。